经营理财详情
《坚持财务管理以效益为中心的体会》
来源:本站 作者:匿名 发布:2011/5/6 修改:2014/4/17
隶属:经营理财 点击:2432
坚持财务管理以效益为中心的体会
1999年1月1日起,我国的医院开始全面实施财政部和卫生部共同颁发的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赋于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内容和新要求。主要表现为:⑴、改变了过去的“全额管理、差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⑵、明确了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和实行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的财务活动,对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重要作用。⑶、明确规定了医院必须要全面实行成本核算。⑷、加强了医院的收入与支出管理。⑸、规定了药品管理采取“总量控制、超收上缴”。⑹、明确了计提医疗应收款和在院病人医药费账面余额的坏账准备。⑺、明确了医院可以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⑻、强化了医院的负债管理,将医院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对负债的清理、结算等提出了明确要求。⑼、加强了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管理,对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消办法、无形资产的计价作了明确规定。 ⑽、 强化了医院对外投资管理,对医院对外投资的分类、投资资产的评估等提出了明确规定。这一新内容的出台更加明确了降低医疗成本将贯穿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强化了医院财务管理以效益为中心。
我院是一所新医院,作为一个新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大环境,要立住脚,求发展,要取得民众的信任,仅凭医德医风,服务态度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较好的经营模式和财务核算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医院经营优质、高效、低耗的长期稳定发展。新制度的颁发给我院财务管理注入了新活力,要抓住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机遇,更新观念,建立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运用优质、高效、低耗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建立新的财务管理机制,为医院财务管理走效益型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了医院经营自主权,同时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院开业以来,以病人为中心,以高尚的医德医风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社会效益促经济效益。在财务经济管理模式上开始了由财务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财会人员由单纯的记帐报帐向核算管理型转变,设立了院科二级管理经济独立核算体系,建立了科室经济管理员,全院试行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实行财务统一领导、分科分级管理、上下联通、左右成片的业务经济核算信息网络,为医院新的财务管理体制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医院财务管理走效益型道路创造了良好的改革环境,这一管理模式对强化财务职能,优化财务服务将起到很大作用。
二、强化财会基础工作,适应现代医院经营管理。财会基础工作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医疗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建院以来,医院对经济财会基础工作极为重视,明确财务科的工作职责,强化医院财务基础建设,规范其工作程序,财务科始终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为准则,大力推行财会基础管理规范化,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化,经济成本核算标准化,财务核算手段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财务科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岗位工作质量考核制,进行流水作业,以个体工作的高质量来确保群体综合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医院走效益型财务管理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视医疗成本核算,正确反映医院经营成效。医院经济效益核算中心,设立了医院管理核算会计,制订了《医院院科两级经济核算管理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奖惩细则方案》和《考核定额指针的确立计算方案》。为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效益,加强各种内部责任会计控制制度、编制和提供内部各级管理者需要的各种资料、资料信息,为优化经营决策和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
四、建立科室经济核算管理员制度。在医院经济核算中心设立管理核算会计的同时,在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设立经济核算管理员,科室经济核算管理员为科室经济核算责任人,负责科室经营核算工作、记帐、统计分析、结算、及药品、财产、物价的管理,直接对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及时对本科室的收支及工作量、工作效率等统计资料进行收集、汇总,作为本科室核算的基础资料,也为全医院经济成本核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全院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成本核算网络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由于科室经济管理员的积极配合,医院和科室二级的经济成本管理核算信息得到及时反馈,财务管理部门和各科室能够及时沟通。为各部门的经营管理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五、成立医院经济管理委员会。医院经济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如何结合医院实际实施优质、高效、低耗的具体方案及操作方法;参与医院主要经济改革方案、经济管理制度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参与医院、科室二级经济成本核算方案、效益分配方案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参与医院大中型(万元以上)经济项目投入方向的论证分析工作;参与医院有关经济工作的考核考评。协助医院经济调研和市埸分析,开展新的医疗项目时,为医院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依据;协助医院督促、检查各项经济方案、经济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为落实上述任务,医院制订了工作管理规范、程序和流程,以便进行检查监督,发现苗头,及时制止,出现漏洞,及时堵塞,防止违反经济规律的现象发生,使医院内部经济监控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迈进。
六、遵照国家政策,以医疗消费供求关系为杠杆及时调整医药价格。随着医疗市场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医院渐渐认识到,高收费会让病人看不起病,少收总比无收要好,要医疗价格由国家定价走向医院局部定价如:降低药价、调低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检查费、减免医疗费用等,已在医院中兴起,因为价格最终取决于于供求状态,本质上是消费者定价,实际消费量决定于有效需求,这是医院市场观念的深化。又如在开业初期,由于医疗市场不同医疗群体的特殊服务需求,我院在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按照非医疗服务定价略高于成本的原则,试验性的开展特种医疗服务,做到事前明确告知患者(或家属),由患者或其家属自愿选择检查、治疗和病房等条件,初步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服务需求。
七、建立医院内审制度,维护医院和患者合法利益。在医院与患者的医疗收费中“多收、漏收、少数”的问题,是群众和医院中最为普遍关心热点和难点,也就成为医院经营财务管理的重点。对此,加强医院门诊、住院收费管理,实现门诊、住院收费计算机联网管理,有效的解决病人高峰时间“一短三长”现象,方便了病人就医,缩短病人门诊就医时间,同时,计算机收费严把住了病人医疗费用关,做到收费合理和医疗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规范化,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多收、少收、漏收,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控制了药品费用在医疗业务收入中比重,提高了医院业务收入的“含金量”,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总之,实施新财务会计制度走效益型财务管理之路,是现代医院经济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医院整体效益的重要一环,只有建立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优质、高效、低耗模式,努力建立以降低医疗成本核算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益才能不断的提高。
同类内容
- 2024/9/26 总会计师教你如何检查财务报表
- 2021/3/26 新时期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有效性探索
- 2021/3/21 新医改背景下县域医共体财务共享中心构建探析
- 2021/3/15 医院职工个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 2021/3/13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
- 2021/3/13 《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