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理财详情
《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医院经济运行新体系》
来源:本站 作者:匿名 发布:2011/5/6 修改:2011/6/6
隶属:经营理财 点击:2832
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医院经济运行新体系
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是由政府出资、香港爱国同胞洪逸挥先生无偿捐资兴建的全民所有制综合医院,于1996年在市郊一片荒滩上破土兴建,1997年开业,从人员到设备都是新的组合。政府对医院断奶,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一切按照市场机制组建运营。3年来,医院为了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的有效模式与方法,在经济管理上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以医疗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管理体制,运用经济杠杆主动调节适应医疗市场,强化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成本意识和管理意识,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机制的医院经济运行管理新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医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新机制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到2000年8月,门诊诊疗人次达50万人次,住院病人达2万人次,人均年创收突破10万元,每年平均以近40%的速度增长;药品收入比例一直控制在业务收入的36%以下;1999年,门诊病人人均费用为69元,住院病人人均费用为2624元,均低于全省同类医院的平均水平,医疗服务覆盖周边6个县(市),员工个人经济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5%。医疗仪器设备总值3年增长1.8倍,医院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并促进了医院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效益显著。我院经验得到了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和广东现代医院管理研究所的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按市场机制构建医院经营管理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推行院长负责制,扩大了医院经营自主权、理财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同时,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院开业以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抓社会效益的同时,努力抓好经济收益,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院长对全院规划预算、医疗投入、医院经营、医疗价格、资金积累、收益分配、科技开发、扩大服务负有领导和决策成败的责任。医院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有效经营管理。医院精简机构层次,在设立财务科的基础上建立经济核算中心,财务科长兼经济核算中心主任,直接向院长负责,经济核算中心配备管理核算会计,科室设立经济核算管理员,确立医院和科两级经济核算管理体系,全院财务成本核算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上下联通、左右成片的业务经济核算信息网络,运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三者相结合的方法,使以往财会人员由单纯的记帐、报帐向经营、核算、分析、评价、规划、管理职能转变,正确反映医院经营成果。医院经济核算中心成为全院成本核算的指导中心,先后制订了《院科两级成本核算管理方案》、《医院技术劳务效益工资分配方法》、《医院技术劳务效益工资奖惩细则》和《医院技术劳务效益工资考核指针的确立》等规章。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规划、调控、评价,服务于医院的内部经济管理,强化医疗经营成本核算,树立了医院经营成本观念。
二、以岗定员,合理控制人员费用,降低人力成本
3年来,医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用人机制,根据科室专业用人需求计划,通过报刊刊登广告,公开向社会招聘人才,实行考核竞争上岗,优化组合。从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引进种类技术和管理人才153名,做到人员精干、高效,使人员定编与医院科室的规模、收入及发展同步。所有员工与医院签订聘用合同,打破干部、正式职工、临时工人员身份界线,聘用人员进入医院同样可以当科主任、护士长、班组长,在同一岗位不同身份的员工同样可以享受同等待遇。员工在医院能进能出,职位能上能下,经济待遇能高能低。以往员工传统的“正式职工”概念得到根本扭转,员工无论是敬业精神,还是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医院。员工充分明确医院的经济来源靠自己创造,政府没有一分钱工资补偿,人浮于事,只能是低效益与低收入。只有优质、低耗、高效才能获得高收入。3年来,医院每年人均业务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员工个人经济收入逐年提高。1999年比1997年人均提高了60%,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了80%,员工的人均月收入为2100元,最高达4000元,最低也有1200元。1999年医院职工的个人收入比本地区同级别的医院高出1--2倍,使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医院的新机制带来的实惠。
三、扩大经营自主权,划小经济核算单位
确立科主任在科室经营管理中具有经营管理权、效益工资分配权和奖惩权,同时,对科室经营管理效果的优劣负责,科主任是科室的全权代表。科室设立专职或兼职经济核算管理员,科室经济核算管理员是科室经济核算责任人,负责科室经营工作的记录、统计分析、结算及药品、材料、资产、物价的管理,直接对科主任负责。科主任由于具有充分的经营管理权、效益工资分配权,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积极依靠高新技术优势,以病人为中心,强化服务管理,争取病源,不断扩大医疗市场份额。例如:妇产科只有18名医护人员,开业以来积极开展和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妇产科手术80%是在腹腔镜下施行的。这一新技术的引进吸引了病源,现在该科就医病人来自整个汕尾地区及周边县(市),病床使用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全年经济收入相当于汕尾市某地一所拥有90余人的妇幼保健院全年的业务收入。这一划小经济核算范围的经营管理模式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妇产科门诊人次、住院人次、病床平均使用率、业务收入等人均指针远远超过本地区医院的最高水平,医护人员虽然辛苦点,但职工的精神面貌,医德医风焕然一新,个人经济收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采取自主灵活的工资分配制度,实行技术劳务效益工资
从1998年以来,医院运用技术劳务效益工资分配机制,打破以往单一工资分配形式,员工收益分配实行多元化,体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收益”的原则,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这种多元分配形式扩大了医院和科室两级对员工收益分配的自主权,充分体现按岗位取酬,按劳务取酬、按业绩取酬,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高技术与高风险结合,使员工与医院风险共担、责任共负、效益共创,员工的经济收益增长随院科的经济效益增长而增长。主要做法是:⑴全院技术劳务效益工资发放总量一般控制在全院医疗收入总额的20%以内。⑵技术劳务效益工资主要包括:技术岗位工资、劳务质量工资、经济收益工资、年终院长奖励工资。⑶技术岗位工资分配系数比例。按照行政管理职务、技术岗位、劳动强度、责任大小不同拉开档次。⑷劳务质量工资。根据医院质量考核控制中心对医疗、护理、医技、行政、信息、财务经济、供应保障七大系列考核指针体系内容进行考评。计算各个科室的实际得分与工资。⑸经济收益工资。是对通过扩大工作量和开展新技术项目创收节支有超额结余科室的一种奖励工资,主要以超额人均收支结余指针为经济收益工资考核分配的依据,科室经济收益工资考核指针项目由医院经济核算中心根据工作量和经济收益计算确立。⑹科主任将院部考评发放的技术劳务效益工资总额的5%留作基金,奖励工作成绩突出人员,95%按照科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劳务效益综合考核所得分数发放到个人。⑺院长奖励工资是根据院长负责制的有关精神,由院长直接掌握使用的奖励基金,每年控制在医疗业务收入的1%以内提取(不含药品收入和其它收入),主要用于奖励对医院做出显著贡献的员工和有关方面的支出。
五、运用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
在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经济形势是左右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所医院不讲价值规律,不实行成本核算,将会导致医院发展速度缓慢,阻碍医院医疗技术经济的发展。对此,我院十分重视医院经济管理,按照企业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原理,确立成本核算对象、核算项目、核算方法。
⒈确立全成本核算对象。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对象是科室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指科室收入的一切业务直接收入以及提供医技科室检查和药品按一定比例分成的分成收入之总和。支出主要指科室的直接业务支出及分摊的管理费用支出。
⒉确立全成本核算项目。⑴人员劳务经费。职务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技术岗位工资)、各种津贴、夜班费、误餐补助、福利费、社会保障费、职工医疗费用和探亲路费、聘请院外人员及专家费用、短期试用人员费用、雇请临时工费用,会诊专家的差旅费。⑵业务费用。旅差费、参加学术交流费用、短期(半年以内的)进修学习费用、水电费、燃料费、办公用品费、印刷费、各种仪器设备修缮费、洗涤费、与科室有关的业务检查接待费用。⑶材料费用:药品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费、其它材料费。⑷其它费用:发生与科室直接有关的医疗纠纷费用、赔偿费用、各种违纪罚款费用、投资借、贷款利息、住院病人出院医疗欠费、科室医疗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有偿占用费、医院管理费分摊。
⒊确立全成本核算方法。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归集成本,全面了解各科室总投入与总产出,便于比较、分析、考核各科室、各部门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⑴规范医院与科室、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收入分成和费用消耗分摊比例。⑵确立科室提取分摊管理费用比例和提取医疗仪器设备和其它固定资产的占用费提取比例。⑶统一科室全成本核算公式:收支盈亏=直接业务收入+横向分成收入—(业务支出+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占用费+借、贷款利息支出+管理费分摊)。
六、强化医院收费管理,以医疗消费供求关系为杠杆,建立动态价格体系,适应医疗市场
随着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适度的收费令病人宜于接受;高收费会吓走病人。因此,我院逐渐认识到,医疗价格事关重大。要让病人看得起病,医疗市场必须按价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办事,如固守以往传统僵化的医疗管理体系,将严重制约医院的发展。因此,医疗价格由国家定价走向医院自主定价(如:降低药品进价、调低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检查费、规范医疗检查项目、确立最佳治疗方案,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等方法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控制总费用增长比例),已在医院中逐步实行。因为价格最终取决于供求状态,本质上是消费者定价,实际消费量决定于有效需求,这是医院市场观念的体现。如在开业初期,由于医疗市场不同医疗群体的特殊医疗服务需求,我院在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按照非基本医疗服务定价略高于成本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患者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初步试验性地开展特种医疗服务,做到事前明确告知患者(或家属),由患者或其家属自愿选择检查、治疗项目和病房条件,这一尝试初步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服务需求。又如1999年初医院降低200多种药品的销售价格,有利于患者,虽然医院一年减少了近100万元的纯收入,这一措施却在社会上受到群众普遍好评,门诊住院病人不断增加,业务收入提高25%。
3年来,我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新体系,在政府无经费补偿的情况下,自主经营,自我调控,自我发展,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开拓医疗市场,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八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之路,达到了发展医院,改善员工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的预期目的。
本文20001年刊登于《中国卫生经济》杂志4期并于2000年月11月在中南六省(区)第十四次卫生经济学会年会上大会宣读.。
同类内容
- 2024/9/26 总会计师教你如何检查财务报表
- 2021/3/26 新时期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有效性探索
- 2021/3/21 新医改背景下县域医共体财务共享中心构建探析
- 2021/3/15 医院职工个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 2021/3/13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
- 2021/3/13 《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